党建工作

产业振兴助务精准扶贫新闻宣传材料

| 点击:

【www.mimi1314.com--党建工作】

1月7日,镇党委政府组织班子成员及各村(社区)支书前往全县筇竹产业种植基地木杆镇实地考察并学习筇竹种植、管护技术,学以致用迅速点燃产业致富“新引擎”…本站小编为您整理了《产业振兴助务精准扶贫新闻宣传材料》,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产业振兴助务精准扶贫新闻宣传材料
——寿山镇破题起势打响筇竹产业发展 “当头炮”


  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值此脱贫攻坚“临门一脚”,致富小康开局之年,寿山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一县一品”发展定位,围绕“一核两路三带”工作思路打响筇竹产业发展“当头炮”。

  1月7日,镇党委政府组织班子成员及各村(社区)支书前往全县筇竹产业种植基地木杆镇实地考察并学习筇竹种植、管护技术,学以致用迅速点燃产业致富“新引擎”,打造“竹山竹海”摇身化作“金山银山”,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振兴小康家园。

  30余人先后到甘顶村筇竹育苗基地和耕地种植筇竹示范点、细沙村人工造林及成林抚育基地、漂坝村人工造林及成林抚育基地、银吉村筇竹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学习幼苗抚育技术及筇竹耕种管护技巧,并到向阳村国丰林产有限公司、丁木村竹炭加工厂、木杆村旭红竹材加工产等地实地参观产业发展经济链。

  考察途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依托前期县级现场会议学习基础事例结合深入讲解筇竹品质、筇竹价值及筇竹优势,同时传达县级有关会议精神坚定干部发展决心,鼓励各村(社区)组织村民代表“眼见为实”增强群众发展信心。

  “以前一直在思考,大关到底有什么是值得学习借鉴并能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来木杆看了才发现,我们自己就有天然的绿色经济发展优势,筇竹发展价值不仅是单方面的经济效益,更加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实现绿水青山美丽家园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扶贫分管领导回程途中满怀希望地感叹道!

  借得东风扬巨帆,战略“劲吹”助远航。回程后参观人员立即座谈,激动难捺踊跃发表观后感言,信心勃勃展望发展宏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就辖区实际情况、区域优势和县级发展规划对下步发展计划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要求各村(社区)聚焦全局发展精准统筹筇竹产业项目实施,稳抓机遇打造集“原生态、深加工、品牌化”的筇竹产业链,紧扣“举目可望竹、伸手能摸竹、振兴就靠竹”目标定向,“阔斧开山”干出致富寿山加速度。


 

 产业振兴助务精准扶贫新闻宣传材料
——永丰镇新民社区发展苹果产业
 

  “种包谷、种烤烟……我们辛辛苦苦大半辈子都没过上好日子,没想之前看似不起眼的小苹果却让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新民社区居民甄云响高兴地说。

  新民社区位于“龙卢故里”昭阳区永丰镇政府所在地。长期以来,群众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有一些零星种植苹果,苹果品质很好,但没有形成产业,守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会用,捧着“金饭碗”过着“紧日子”。

  “昭通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候环境适宜苹果生长,当地民间种植苹果已有80年历史。”永丰镇党委书记马昌化介绍说,昭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优势,村民祖祖辈辈也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但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产业。

  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种植面积百万亩、产值百亿元、打造“苹果之城”的战略目标,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并引进龙头企业带头,对产业进行升级,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发展之路。

  苹果基地

  2018年3月,永丰镇大规模集中流转土地,短短两个月便栽种了2万亩苹果树。然而,刚开始土地流转便不顺利。“村民祖祖辈辈依靠土地维持生计,一下子没了土地心里肯定不好过。” 甄云响说,“所以,一开始,我们不愿意流转土地,一是怕苹果种出来卖不掉,二是怕企业老板跑路。”甄云响说。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永丰镇党委号召党员干部家庭率先流转土地。74岁的新民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光数不分白天黑夜,组织党员群众召开100余场次院坝会、田间会、板凳会,想方设法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带领自己的长子率先与昭通超越苹果产业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动员30名党员带头流转土地373亩。随后,党总支又带着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算成本账、解疑释惑等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配合、支持,按期完成8032亩土地流转。

  “苹果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甄云响告诉记者,自家32亩土地流转金一年2.88万元,一年约200天在苹果园干活,收入3万元,加上外出打零工的收入,脱贫不在话下。


  产业振兴助务精准扶贫新闻宣传材料
——因地制宜创发展 借“光”脱贫致富路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巧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光伏产业,通过安装分布式屋顶光伏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立“党支部+贫困户”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走出了一条“借光脱贫”的可持续精准脱贫之路,为全县2019年脱贫摘帽务实基础。

  依托优势资源探索“光”能致富工程。巧家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光照资源丰富,年光照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是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理想地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和巧家光照优势资源,巧家努力探索新型致富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一是聚焦优势资源,注“光”能新引擎。光伏发电,是国务院扶贫办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巧家县光照资源丰富,被列入全国471个“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实施县”之一。巧家依托优势资源,2017年全县启动了“光伏扶贫惠万家”项目,为贫困户和光伏发电“牵线搭桥”,为脱贫攻坚注入光能新引擎。二是把准发展机遇,创新致富之道。巧家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时机,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把“光伏发电扶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有效途径。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和客观条件,建立多种途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户用光伏发电扶贫工作。依托自然资源创收打造具有巧家特色的光伏扶贫产业发展道路。三是引进惠民企业,创新帮扶措施。为确保所有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光伏发电扶贫”红利,巧家县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成立“光伏扶贫领导小组”,引进能源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签订施工合同。通过宣传光伏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申请实施项目,由企业来实施项目,每户可在自家屋顶安装装机容量3.18千瓦光伏发电。按1千瓦9000元投资,每户投资2.86万元,其中农户出资2万元,每户争取扶贫专项资金5000元,企业赞助3600元。农户出资2万元全额向农业银行贷款,期限15年,项目实施前3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贴息10年,确保农户不花一分钱参与项目实施收益。

  聚焦广领域全覆盖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为了切实完成全县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携手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巧家聚焦全域发展,共享“光”能致富红利。一是合力推进,“晒”出新动力。通过镇、村、组和帮扶责任人上下联动,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动员,合力推进户用光伏扶贫项目,于2017年12月24日,巧家的第一批“光伏示范推广村”16户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吹响了全县“光伏扶贫攻坚战”的号角,16个乡(镇)同时统筹推进,共安装7164户户用光伏发电板,已全部建设完工发电,在各村小组形成了一道道“户用光伏产业”靓丽风景线,抬眼能见脱贫致富新“光”。二是因村制宜,精心选址。按照村级光伏电站项目规划要求和结合选址土地使用性质的确定,深入各村(社区)精心勘测选址,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因村制宜的实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2019年11月25日,根据巧家县扶贫规划,涉及全县除白鹤滩镇外的15个乡(镇)140个贫困村,以村为单位的村级光伏电站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88.75万元,总装机容量为14000千瓦,经过施工队伍50天没日没夜地抢工期,攻坚克难,140个村级发电站终于如期顺利并网发电。崇溪镇结合各村实际,在距离崇溪镇10多公里的一座草山上,集中建设7个村的村级光伏电站,蓝天白云下,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分外耀眼。三是建立机制,强基惠民。建立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效益分配机制,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在2020年以前收入的40%作为村集体经济使用,60%分配给贫困户,全县脱贫摘帽后,全部归村集体管理,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河玉村党总支书记饶文银介绍,河玉村实施户用光伏项目86户,实施村级集体光伏项目规模为100千瓦,集体光伏共挂联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所产生的效益60%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益,40%作为河玉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内为群众办实事使用,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新“光”能助力深化脱贫攻坚成效。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巩固脱贫成效,实施项目企业全方位提供后续技术指导和检修维护服务,相关行业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多方协同推进项目后期服务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问题预警导向服务。供电局与光伏扶贫发电项目负责人实时观测各户用光伏发电和村级电站的日发电量,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联系主动预约上门检修维护时间,确实做到问题预警,追踪服务,切实解决好光伏扶贫发电的后期问题。黄薪是巧家县光伏发电扶贫施工项目负责人,每天实时观测电站是否正常运行已成为他的习惯,12月31日,2019年最后一天,黄薪掏出手机,逐个监测巧家县每个自然村的发电量、收益情况。梨树村12月发电5.9兆瓦时,收益4440.6元……。二是坚持收益兑付及时便捷。在项目实施前期已收集建立完善的户用光伏及村级受益贫困人口的收益兑付个人银行账号,按季度兑付光伏发电收益。据巧家供电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8月,巧家合计支付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电费约1384.9万元,户均收益1935元。崇溪镇河玉村村民何启聪正在屋顶擦拭光伏发电板,查着自己屋顶的光伏发电量。“并网发电后,12个月的时间,我家靠电费收入4000多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这正是巧家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借光脱贫”的可持续精准脱贫之路,它将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本文来源:http://www.mimi1314.com/dangjiangongzuo/3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