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汇编5篇

| 点击:

【www.mimi1314.com--观后感】

观后感,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汇编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

云南的贫困山区也是我一直关心的地方,影片十分客观的反映了那里的社会和文明的变化,带领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忘我,崇高,拼搏和各种爱。在最穷困的小地方却存在着最顽强的生命力,诠释了生命真正的价值。“考上大学就能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最质朴的思想让青春燃烧出最大的`光芒,点亮了这里每家每户和每个山庄,这是一种真正的星星之火。

“另一个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离我们也是2000多公里,在他们爬出大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爬进大山。张桂梅校长是令人敬仰的,山月的命运是令人惋惜悲恸的,她们的故事也并不是唯一的。希望社会性的问题和悲剧在不断发展中减少和最终消失。“我本是高山”让很多自认为“本不是高山”的人坚定信念,树立信仰,坚持不懈。

【篇二】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儒夫。 —— 题记

周末,妈妈带着我去看了一场电影——《我本是高山》。影片讲的是关于华坪女中的校长张桂梅老师感人的故事。

2008年华坪女中迎来了第一个开学季。因为是在山区,经济条件有限,华坪女中根本不具备开学条件,不仅没有大门和操场,就连教学楼都还没有完全竣工,更不用说校园地面的硬化了。一场大雨,楼道里全是水,院子里全是泥。用电更没有安全保障,开学典礼时电闸突然短路起火,麦克风不能用了,把来参加典礼的领导都给气跑了。但张桂梅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坚持如期开学。三年来,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迎来了高考。在张桂梅校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山里的女孩们考上了大学,走进了更广阔的天地。

电影最后查询高考分数的情节使我感触很深。老师们一个个查学生的成绩,紧张地按着手机,当查到好成绩时便激动地大叫起来。而张桂梅老师此时正走在大山里,和卢老师一起等着一个叫山英的女孩的成绩。黑暗的大山里,他们终于等到了山英超本科线的好成绩。当山对面提着灯笼的山英听到自己考上大学的喊声时,她激动地哭了,她想起了姐姐山月。山月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境贫困父亲又重男轻女,为了给哥哥娶媳妇,被迫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家暴男人,最后被丈夫打死了,想到这里山英百感交集地对着山谷大喊:"姐姐,我考上大学了,我真的考上大学了!"山月和山英两姐妹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偏远山区人们思想的愚昧和经济的落后,更揭示了山区女孩命运的悲惨。所以读书才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于是,张桂梅老师倾其所有带她们走上了读书之路,十几年来,华坪女子高中有2000多名女生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她是最伟大的.教育工作者。

和山区的女孩们相比,我们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们在设备齐全的学校学习,有宽敞的教室,有支持我们学习的父母,有关心我们学习的老师,但我们有的同学却总是不好好学习,甚至上课违犯纪律、不尊重老师的劳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为自己,为老师,更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我可能生来不是高山,但我要努力成为高山;我可能生来不是人杰,但我要努力成为人杰!

【篇三】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

我本是高山,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信念。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山要攀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影片中的张校长和女孩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渴望。张校长的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大山里的女孩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改变世界,改变命运。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它让我认识到,只要有爱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奇迹,改变命运。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攀登自己的高山。

【篇四】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

“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蔑视卑微的懦夫。”是张桂梅老师为云南女子华坪女高确定的校训,电影《我本是高山》中女生们一次一次掷地有声地念着校训,屏幕外面的我,也和她们一起念: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

念给自己听,也想念给我的学生听。可现在写来,心中情绪万千,诉诸笔端却不知从何写起。

电影的开端,那些高一的女生被导演刻画成了漫不经心,无心求学的学生。我觉得这里过于夸张,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这些女生会无比珍惜这样的求学机会。刚看电影,我觉得电影过于艺术化,偏离实际太远,没有太多的好感。

看着张老师拿着喇叭去喊学生起床,又感叹这种方式过于陈旧,效率低。

看着张老师心里牵挂着学生,忽视对教师的考虑,内心有些不平。

但是看着看着,泪流满面,看着看着,我的内心也被点燃了。

张老师没有孩子,配偶也很早就去世了,自己还一身的病。一次,组织上为她组织了捐款,她挺高兴,转眼就把钱拿去给一个听力不好的孩子买助听器。对学生,她总是比对自己舍得。她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多了。

学生的三年,争分夺秒地陪着她们。既要看着她们努力学习,又要去争取因为家庭不能继续读书的女生。那些女生,都因为张老师,得以获得走出大山的"门票。张老师说自己教书,是在救人。是呀,学习成绩好的山英被家人家人,生了孩子,孩子三个多月,山英却被丈夫家暴致死。山月,多次辍学,多次被张老师找回来,最后高考她比一本线高一分,她考上大学了。

当张老师他们站在山对面,对着山月家大吼着传送喜讯:你考上大学了。也将我拉回到我的从前。

小时候每次上坟,给爷爷磕头上香时,奶奶就会让我说:让爷爷保佑你考上大学。那时,对于奶奶来说能考上大学就如同现在的考上清华北大一样光宗耀祖。但小时候的我,哪里知道大学到底距离我多远。

我之所以能够考上大学,得感谢父母将我带离农村,让我能够在城市接受教育。如果我的父母思想封建,认为女孩子读书这么多有什么用,迟早要嫁人,我想我的一生也就会无聊致死。

父母将我带到新学校,我的学习命运发生了转折,一步一步造就了现在的我。小时候的我,学习不好,甚至比我现在许多学生的成绩都差。农村的教育确实落后,我家也没什么书香氛围。到了新学校,新老师鼓励我,表扬我,我才慢慢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我才开始爱上学习。我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如果不是转学,我可能早就结婚生子,不知道在哪里将就地度过我这一生。虽然我的老师没像张老师这般无私,但是不经意间她也改变了一个学生的命运。或许她本人都不知道,那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对我的人生带来的如此巨大的影响。

张老师拼尽全力,让更多女生有能力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去过有选择的人生。这是张老师办校的宗旨和理念,她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许多人女生的命运。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我,我的职业使命也在于我的学生。我想到带领我班上的孩子前往何方?追梦班的51名学生,我想要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有怎样的收获?

我做不到张老师那样带病上班,没有小我,只有大我。但是我愿意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尽情地去挥洒汗水,让我的学生以及学生家庭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的力量时微弱的,但是我的能量是无限的。学生的发展也充满了无限可能性,我们的组合让未来的许多事情都有发展的可能性!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不到最后一刻,怎么知道谁是笑到最后的人呢?

看完《我本是高山》感触颇多,写出来却是支离破碎的。可能人的情感本身也是七零八落的,想要表达的太多,导致最后表达出来的也就词不达意了。

整体而言,这个影片给我的感受是感动和激励的。感动于张老师的无私奉献,感动于她对大山女生的深情。备受鼓舞,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愿意和亲爱的孩子们打交道,我有机会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蜕变。人生,得以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幸也,幸也,幸也!

这部影片对我,既可以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思考,也可以从高中女生角度思考。我也想对自己说:我本是高山……要在工作中发挥“不信邪”的精神,尽力将工作做到极致,在有限的生命力,创造无限的价值。我虽渺小,生命有限,能力有限,超越让我感受生命的激情和趣味。一切皆有可能!

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那就像高山般坚定,溪流般柔软……

【篇五】我是高山电影观后感

今天看了《我本是高山》,我感受到了我们本是高山,而非草芥;孩子们本是高山,而非草芥。我们要坚定地相信这一点。满满的力量感。

1.“卷”得漂亮

先说说“卷”。如果天地之间是一幅巨型画卷,那么把它卷起来,无疑是痴心妄想。而张桂梅做到了。她带领着大山里的女孩子,站在高山之巅,把贫穷落后、愚昧命运、悬崖峭壁、森林溪流一起“卷”起来,收入一个小小的卷筒,把女孩子们接到华坪女中,送入到大学,送到城市,让她们拥有了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力。

如果不上大学,大山里的女孩们原本是被命运死死“卷”住的,电影里的山月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在那狭窄的命运空间里,张桂梅死死拽住了山月的妹妹山英,给她生活费,告诉她学姐大学毕业后的薪水,翻过悬崖给她父亲钱,到城市里她打工的地方去找她……身体单薄如纸,浑身是病,大把大把吃药的张桂梅,一边拼命把“山英”们从命运的“卷”途中拽出来,一边把重峦叠嶂的大山“卷”入卷筒,最后完美收官。电影看得我心潮澎湃,满心崇拜。

2.逆向“卷”起来吧

那么不在大山里的孩子怎么“卷”?地处平原,生活在大城市小城市的孩子们,我们可有“高山”?我们没有。

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钢筋水泥柏油路,课本作业辅导班。我们的孩子就在那狭窄的局促的被“卷”得像煎饼卷的小路上,埋头在仿佛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里。

相形之下,我们的孩子与大山里的孩子孩子处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其生存困境的内核却是相同的——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张桂梅带领大山里的女孩子突出大山的重围走出来了,我们的孩子却被学习的单一重重卷起。

有一日晚上,我家大女儿看了一位哈佛高材生的小视频后,让我带她去书店。我开车带她来到四十中附近,竟然发现,几个书店都是“假”书店,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文具,各种教辅资料,而几乎没有多少与考试无关的书籍。

与大山里的孩子相比,大多数城里的孩子需要的是逆向而行。我们的孩子迫切需要走出课本,走出作业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到草地上打球,走到泥巴地里摔跟头;走到山脚下去趟水,去做农活;爬到高山上,像一棵树一样去获得生长的空间。并且不是偶尔冒泡似的浅表体验,而应该是常态丰盈的生活。像大山里的孩子需要走出大山,获得选择生活生存的权力一样,我们的"孩子,首先要获得的是自由成长的权力,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3 突破盲“卷”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很自然地和我说,“孩子就上了奥赛和新概念英语,这都是不学不行的吧?”

我非常奇怪,这怎么就成了“不学不行”的呢?从来没有孩子离了哪门课程,就不成长了这种事情,尤其这种考试科目,课外加课,意义真不大。

家长自己把自己“卷”得绷紧,怎么让孩子正常学习和生活?摊开身体躺一会儿,调节生活,放平心态,坦然地生活。是厨师,就用心把菜做得色香味俱佳,享受职业幸福。是农民,就用撅头用力刨土,红薯露出头来,像一朵朵漂亮结实的云霞。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点拨着晕头晕脑的小家伙,用智慧带领他们永远保持饱满的求知欲,快乐驰骋。我们深耕于文字章节,也可以专注于山野秋色,时而在迷茫混沌中艰难跋涉,时而拨开云雾见日出。

一个张桂梅可以带被困的女孩们走出大山,我们无数城里的家长和老师们可不可以带我们的娃们走出单一的校园,走入山野?

走出去吧,我们的孩子生来就是高山,而非草芥……

本文来源:http://www.mimi1314.com/guanhougan/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