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册教学计划

| 点击:

【www.mimi1314.com--写作素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册教学计划  教师:  一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 经验知…本站小编为您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册教学计划》,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册教学计划

  教师:

  一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 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 解现实生活 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注重选取富有 儿童情趣的 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 学习体验。

  二 学生分析

  二年级(3)班共有 学生61人,其 中男生32人,女生29人。二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 一年的数学 学习,具有 一定的基本知识技能,对数学 学习已有 了 一定的了 解。在 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 了 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有 了 明显的增强。因此,在 这个学期的教学 中更应多关注学生的 学习爱好和 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 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角的初步熟悉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一)

  6 表内乘法(二)

  量一量,比一比

  7 熟悉时间

  8 数学广角——搭配(一)

  9 总复习

  四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 知识和技能方面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 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 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 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 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 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

  6 能熟悉各种时间。

  (二) 数学思量方面

  1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 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 中的简单现象。

  2 通过观察 推测 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罗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 顺序地 全面地思量问题的意识。

  (三) 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 中发明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 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

  2 了 解同一问题可以有 不同的解决办法。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 在 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 关的某些事物有 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 直观的教学活动。

  2 在 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 数学活动 中遇到的某些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 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经历观察 操作 归纳等 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量过程的合理性。

  4 在 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明数学活动 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 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 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养成认真作业 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的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 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 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 全册课时安排:

  (一) 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 100以内的加 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 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 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 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

  (三) 角的初步熟悉(2课时左右)

  (四) 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 乘法的初步熟悉……………………………………3课时左右

  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 3 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 观察物体(一)(4课时左右)

  (六) 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左右

  (七) 熟悉时间(3课时左右)

  (八) 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 总复习(4课时左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 册教案

  第一单元 熟悉厘米 用厘米测量

  第一课时 熟悉厘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量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 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 多长吗?(提示:左 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 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 提出测量 中的矛盾问题

  (1)在 刚才的实际测量当 中,有 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5颗别针那么长,有 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 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 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 那些吗?

  3 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 有 些什么?(大小刻度 数字 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 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 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 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 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 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 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 黑板上 ;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 多长。

  3 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 多少厘米?

  三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 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 多长吗?小组讨论 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 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此刻 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 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打算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 纸条上 ,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 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你的拇指和 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四 巩固反馈

  五 发展练习

  1 假如有 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 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 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 什么?

  第二课时 熟悉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 学具:

  1米的直尺 折尺 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最好自己能有 1米的卷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 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重事项。

  二 熟悉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 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 ,也不简单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 多远,教室有 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 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 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 那么1米到底有 多长呢?

  (1)用直尺在 黑板上 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重什么问题?)

  4 以小组为单位在 讲台上 量出2米长 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 米之间的关系

  1 那么今天我们 学习的米和昨天 学习的厘米之间有 什么关系呢?

  2 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 多少厘米?

  3 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 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 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 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 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 尺子的什么刻度上 ,这样才干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 巩固反馈

  1 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 在 括号里填上 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 扩展练习

  在 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 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 宽。

  五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

  第三课时 熟悉线段

  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 10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自己观察 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 画线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 想象 操作能力 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 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 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 吸管 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 抢救国家 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 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钻研这个问题。

  二 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 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 摸一摸,你发明了 什么?

  学生观察打算好的牙膏盒 药盒 直的曲的吸管 铅笔 绳子 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 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 ,谁拿错了 ,并且互相纠正。

  2 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 直以外,你还发明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 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 直的吸管那样都有 两个端点。

  3 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 练习纸上 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 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 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 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 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 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 有 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 盒子的边 铅笔 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 评一评。

  4 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 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 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 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量这两条线段哪条长 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明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 中的线段有 时需要估量一下,有 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 生活 中要注重这个问题。

  5 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 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 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 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下图有 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 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立即 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 吗?

  生活 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 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还有 什么问题?

  五 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四面环境,量跳远距离。

  第二单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 在 学习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 学习成功的体验。

  3 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爱去郊游好吗?(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惟独 两辆车,怎么办呀?

  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结合学生回答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 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 五百元以下罚款;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二百元以上 五百元以下罚款;

  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 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 新授

  1 教学例1 例2

  (1)让学独立完成

  请你从这四道算式 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请四个小朋友上 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 练习本上 做

  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小组讨论

  在 刚才的列竖式计算 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 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 四人小驵里说说。

  学生汇报

  2 教学例3

  (1)36+34=70

  这里还有 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 的6+4=10,怎么写呢?在 个位写几?十位呢?在 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 十位上 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 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36+35

  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 不起,可我还有 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

  你是怎么算的?还有 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是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

  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 要注重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重什么?

  3 出示课题

  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 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 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 什么?还有 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 练习

  1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 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

  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

  它惟独 90元。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 多少钱?

  2 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材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13 14页

  教学目标:

  在 学生掌握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 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出示题目:(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27+34 34+36 61+9

  83+7 32+48 23+67

  二 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爱去公园吗?生活 中存在 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 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假如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 公园里开设了 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此刻 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 人类的随意捕杀,假如你有 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 标价。

  结合内容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 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 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 课外作业:课本13页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在 学生掌握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 ,对应用题形成初步的熟悉。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45+34 54+33 61+9 78+2 64+7 35+22 77-12 56-5 36-10 19-9 47-17 39-7

  二 应用题练习

  1 出示题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先请一位同学读,再请全班读)

  怎么列式?列竖式计算要注重哪些问题?

  应用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件和问题)

  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 出示图:球鞋45元 足球34元

  谁先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谁能根据刚才的那道题,利用上 面的条件也编出一道应用题?

  列式计算

  3 解决课本15页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三 课外练习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16 1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 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师: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 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少票?)

  2 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 新课

  1 讨论:56-22怎么算?

  A 口算 B 列竖式

  2 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重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 算术本上 ?在 黑板上 示范

  3 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三 练习

  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 做。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 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 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 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 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 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 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此刻 有 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钻研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 数位表

  在 数位表上 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 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 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 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 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 56-18=38,假如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 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 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 笔算时,当位上 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 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 退1,这时十位上 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 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 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 的数就少了 1,为了 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 竖式 中被减数的十位上 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 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14-9 32-8 14-3 64-8 14-7 42-5 63-4 72-9

  2 计算:47-23 56-41 72-32

  二 新授

  1 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重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 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 的0组成10,此刻 就可以减了 ,10-4=6,个位上 写6

  (2)十位上 的5被借走了 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 写2。

  (2)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重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假如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 个位上 加10再减)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 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 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 小组 中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在 学生清晰退位减法的法则的基础上 ,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法应注重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0页

  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两道题,45-27 75-57

  2 把两题写在 黑板上 ,边写边让学生说:

  列竖式要注重什么问题,从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怎么办?

  二 课堂练说

  1 刚才你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清晰 ,表达最完整?

  2 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很好,就你举手推举他说

  3 课本练习三第一题

  4 练习三第二题

  三 课外作业

  第20页第8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本22页第10 13

  教学重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喜爱去商场买东西吗?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 ,今天看谁能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 小明妈妈开了 个杂货店,但是一时粗心忘记标价钱了 ,此刻 价格都在 这里,谁想上 来帮助小明做这个买卖游戏?

  2 让学生抽一张钱,问:你想买什么东西?生选,再问:假如找回你38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学生列竖式)

  3 请学生上 来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问题。

  4 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

  5 谁来列式解决它?

  6 做第十题,注重写单位和答

  小结:只要条件足够就能报导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列式解答

  二 练习第十三题

  指导看图,这图告诉我们什么事?给我们提了 几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 黑板上 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他们把所需条件说清晰

  请你们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问题配上 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

  第五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P23 例4 用数学

  教学目的:通过 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思量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3+7 4+9 5+6 7+8 12+6 13-7 27-8 36-5 47-2

  2 计算:45+49 56-27

  二 新授

  1 教学例4

  出示挂图

  问:你看到了 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明了 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 ,你有 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

  2 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 小组汇报

  如:二(2)班 16-3=13

  注重: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 问:谁知道二(1)班 二(2)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你是在 怎么知道的?

  三 练习

  1 P23 做一做 2 练习四第1—4题

  第六课时 练习课(一)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 计算

  1 口算:35+4 29+6 70+30 40+6 39+2 45-8 73-5 69-2

  2 计算:19+28 46-37 39-16 48-22

  二 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 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 第15页第10题 问:有 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重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 第22页第10 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5 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 练习本上 写出算式,并计算)

  6 第25页第5 6 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七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 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 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9+8= 16+9= 23+7= 65+6= 43—5= 1-9= 36-7=

  二 练习

  1 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 几句话?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你能列式吗?

  2 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 80张票,后来退了 8张,二年级有 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3 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此刻 她有 几元?

  问:总数是谁?部分数是谁?

  4 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97 88 59 58 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第八课时 连加 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26 27页

  教学目的:1 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 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3 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应用题的多种解。 2 加连减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9+3+4 8+6+9 3+2+7 10-8-2 13-2-7 19-6-5

  二 教学连加

  出示主题图和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23

  问:你看到了 什么?从表 中你看到了 什么数量?(三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

  (教师板书出学生的各种问题,并选择:一共摘了 多少个?)

  问:你能列式吗?这个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板书 连加)

  请同学们在 草稿纸上 进行计算!学生板演

  三 教学连减

  1 学生看图,口编应用题。

  有 85个西瓜,李明运走26个,我运走40个,还剩几个?

  学生解答,并板演。

  四 巩固练习

  口算:7+59+20 72-6-40 笔算:46+25+17 75-28= 54+20+16 90-58-24=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晰本单元都 学习了 哪些知识,更坚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 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 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 学习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此刻 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 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二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 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 不进位加 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重什么?减法呢?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 黑板上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 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 特殊提醒同

  学们注重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 反馈测试,灵便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老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

  可以从最上 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 减法个4题)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 错误的竖式)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 哪。

  3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母鸡有 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量,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

  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思量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兴许会呈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 什么内容?你有 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熟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38—39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 在 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 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 学具打算:课件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 学习卡(有 两个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 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有 这几个图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此刻 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

  (玩猜一猜游戏)

  二 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 什么相同点呀?(都有 角)

  师:对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熟悉角。(课件板题:角的初步熟悉,同时呈现主题图)

  三 引导探究:

  1 找一找生活 中的角:

  师:在 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 中的许多物体上 都有 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 角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 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到了 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 什么感觉呀?(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呈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 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呈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 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呈现2个角)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 哪里吗?

  3 画角:

  师:刚才我们熟悉了 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 纸上 吗?自己先试一试,并在 你画出的角上 ,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 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4 判断角:

  师:谁还愿意把你画的角拿上 来展示给大家看?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把不是角的取下来)

  5 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明了 什么? (有 大有 小)

  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师:他排对了 吗?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每个小组都有 ①②号两个角,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边长些,一个边短些)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 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

  (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 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 关。

  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把上 面的这几个叫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四 练习:

  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 中,各有 几个角?

  四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呀?

  师:我们今天熟悉了 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 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熟悉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40 41页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 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 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具 学具打算:直角三角板 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 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用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做的几种角:锐角 钝角 直角。

  教师在 黑板上 分别画出锐角 直角 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熟悉了 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内容。”

  二 新课

  1 教学直角的初步熟悉。

  教师让学生在 手帕 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 找出各有 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 的直角进行比较。使学生发明手帕 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 的角,跟黑板上 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 大小差不多。教师说:“在 手帕 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 找到的角,跟黑板上 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 直角上 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 的方法折出直角。

  2 查找生活 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 我们的生活 中处处存在 ,此刻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 我们的生活 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3 如何判断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 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 的直角来判断纸上 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 一起,再将三角板上 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 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 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假如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 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假如不合在 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 教科书封面上 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 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 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教学画直角。

  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你能用三角板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吗?”

  学生尝试用三角板画直角,画完后找学生到黑板上 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此刻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 ,比着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三 巩固练习

  1 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 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 学生在 方格纸上 画直角。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重的要点。

  3 让学生自己在 带来的纸盒上 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 各有 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分组进行比赛。

  四 小结

  教师:我们 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 我们日常生活 中用处很多,在 几何知识 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P38~4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辨认直角 锐角和钝角;

  2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 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图,生活 中含有 角的物体。

  师:“你看到了 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假如请你们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物体,你又能发明什么?”

  师:“是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果然如此!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活 中存在 着许许多多的角。通过以往的 学习,你已经知道了 哪些关角的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贴上 课题“角”,学生交流后回答:略。

  师:“仅仅知道这些,你们就满足了 吗?”

  “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 关角的知识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虚心好学,老师真的是非常快乐。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继续 学习有 关角的知识。”

  二 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 卡片上 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 桌面上 。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 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 提高我们小组合作 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打算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 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

  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师:“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

  师:“在 数学上 ,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贴上 “锐角”。(钝角同上 。)

  师:“对于这些,你们还有 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师:“通过对角的分类,我们知道了 角可以分成直角 锐角和钝角等几种。”

  贴上 “的分类”。

  三 巩固练习。

  师:“请组长将这些角分还给大家。同学们可以在 角的旁边写上 角的名称。”

  学生写角的名称。

  师:“写好的人互相说一说你刚才都画了 哪些角。”

  学生互说,教师指名说。

  师:“假如老师给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种角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按要求填空。”

  请一名学生在 实物投影上 写。集体订正。

  师:“让我们回到生活 中的物体。”

  点击,回到生活 中的物体。

  师:“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角都是什么角吗?”

  师:“生活 中还有 哪些地方有 这些角?”

  师:“第五个任务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凑在 一起试着拼一拼。”

  学生合作拼。

  师:“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 来拼一拼吗?”

  学生在 黑板上 用学具拼。

  师:“这个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拼成的?还有 其他的拼法吗?”

  四 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 学习,你又知道哪些有 关角的知识?”

  第四单元 乘法的初步熟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44页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熟悉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熟悉乘号,会读 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 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 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 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 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 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 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 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 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钻研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 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 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 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 用加法计算外,还有 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熟悉)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 减法一样,也有 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 中的 ×)。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 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 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 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 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 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 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 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 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 面这道题,假如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 100堆,求一共有 多少个,假如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打算 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 几个几连加。

  3+3 3×2; 5+5+5 5×3;4+4+4+4 4×4; 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9+ 9+ 9+ 9+ 9 7×3

  6×3          1×5 1+1+1+1+1     9×5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1 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

  师打开盒子验证。

  3 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

  第二课时 熟悉乘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p 47页。

  教学目的:

  1 熟悉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 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熟悉。

  教学重难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昨天我们 学习了 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 新授

  1 教学例2

  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 5个

  问:你看到了 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 多少个气球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

  5+5+5=15(个) 5×3=15(个)

  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你们喜爱那种算法?为什么?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板书:

  5 × 3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2 教学例3

  出示例3的图

  问:你看了 到了 什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

  板书:

  4+4+4+4+4+4+4+4=36(个) 4×9=36(个)

  问:你喜爱那种写法呢?为什么?

  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 学习,你们发明了 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练习:

  1 P47,做一做

  2 练习九,第5 6 7题。

  第三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p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 操作 尝试 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 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打算: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天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

  生:加法计算 2+2+2+2+2+2+2=14(次)

  生:乘法计算 2×7=14(次)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

  二 新授:

  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

  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 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 ,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 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 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生:5+5=10(个)

  师:还有 别的方法吗?

  生:2×5=10(个) 或5×2=10(个)

  板书:5 +5=10 2×5=10 5×2=10

  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

  板书:5 +5 10 +5 15

  3×5=15 5×3=15

  通过推理得出:4×5=20 5×4=20 5×5=25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 面的三组算式有 什么特点和规律?

  (交流结果,指名回答)

  生:算式的得数是持续加5的。

  生:算式里都有 一个因数是5。

  生:它们的得数(积)有 规律:是5 10 15 20 25来罗列的。

  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

  (指名来说说乘法口诀,带领大家读一读)

  教师边板书: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三 巩固练习:

  1 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

  2 以4人小组合作玩读口诀游戏

  “一五得五”,伸一只手 “二五一十”,伸两只手

  “三五十五”,2个同学合作伸出三只手 ………………

  3 做一做课本练习3 4 7 8题,并指名对答案

  四 小结:

  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 什么内容?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第四课时 2 3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p53—5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 比较迅速地计算。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具/学具打算:游戏的图片 学生打算小棍若干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 学习新的知识, 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 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议,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 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 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 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2.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 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很好,此刻 我们是不是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4的乘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快 最好。

  3 反馈:小组1:2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 两句,4的乘法口诀我们总结出了 4句。

  小组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2的口诀是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4的口诀是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精灵非常欣赏你们成功的合作!

  想一想在 编口诀时,你发明了 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精灵要送你一个大拇指!

  师:可是我还有 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1的乘法口诀怎么说?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接话说:是啊!一个一当然就是一了 。

  三 练习反馈

  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快乐,小精灵要带你们去玩一玩,上 哪儿去了 ?注重听。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参加动脑筋爷爷组织的有 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

  结合内容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一条 为了 保护 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 调节气候 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l)口算:(卡片出示15道题)

  (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卡片)

  师:小白兔和小花鹿进行投篮比赛,看谁投得准,投得快。

  (给做的快得同学发“优胜奖”)

  (3)游戏:“捉鼠比赛”

  说明:头饰上 标有 算式得数,卡片上 有 算式。

  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戴头饰)

  师:看哪一组能在 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 的算式卡片。

  (给获胜方发“合作奖” )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 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 什么评价?

  第五课时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p 56页例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计算乘加 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想象 操作等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量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秋天到了 ,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 ,(出示课件:玉米 水 青蛙,这时右边走来一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往回走,画面定格)。

  师:从画面上 ,你们都看到了 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生:我看到蓝蓝的天空,地上 长着玉米,水里有 3只青蛙,小熊掰了 1个玉米……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 关的问题?

  生1:一共有 几株玉米?列式为lX4=4(株)

  生2:三只青蛙共有 几只眼睛?列式为2X3=6(只)

  当学生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这个问题时,

  师:XX同学根据玉米的个数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观察图:小熊种了 4株玉米,每株玉米上 都结了 好几个玉米棒子,那么此刻 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呢?(课件出示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 小组里互相说说。

  a.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书:3X3+2=11 3+3+3+2=1

  4X3-1=11 12—1=1

  4X2+3=11 4+4+4—1=11 ?

  2X5+1=11 ……

  2X6-1=11

  b。生根据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前3棵玉米上 ,每棵都有 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 有 2个,所以列式为3X3+2=1l;小熊没有 掰玉米时,有 4棵玉米都有 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 一个,所以列式为4X3—1=11;把这些玉米横着看,每排有 4个,有 2排,第3排有 3个玉米棒子,所以列式为4X2+3=11;根据每棵玉米上 的个数,用连加计算,列式为3+3+3+2=11

  c.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指算式)这些算式 中有 连加 连减混合 减法……你们猜这几个算式叫作什么?(乘加乘减)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 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三 练习体验,实际应用

  1.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师: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绦

  子一共用多少个呢?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X3+2=14 5X3-1=14

  3X4+2=14 3X5-1=14

  2.出示图,师:小兔子也把自己喜爱吃的萝卜带来了 ,它还给大家提出一问题:要算一

  共有 多少个萝卜?谁会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量后回答

  3. 实际操作:学生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 多少个学具?

  学生在 投影前展示

  4. 利用学生上 课时的座位进行练习:算一算左边3组同学一共有 几人?右边组里的女同学共有 几人?列式计算。

  5. 口算比赛。

  学生活动:a. 各组同学进行轮流口算,组长统计做了 几道。

  b。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四 课堂小结

  互评表现。

  第六课时 提 问 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 59页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 口算:

  3×4 5×3 2×2 2×4 3×4 2×3

  4×2 4×4 5×5 5×5 2×1 2×1

  二 新授

  1.教学例6(出示第59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 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 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有 三只小象搬木头,每只小象搬2根。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只搬( )根,有 ( )只,这里有 ( )个( )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2+2+2=6 2×3=6

  师:真能干。谁可以根据图上 的意思的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生:一共搬几根?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 草稿本上 ,指名板书。

  2.做一做

  让学生看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 什么?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四人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小组间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一起列式解答。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觉得有 那些问题你们觉得比较难的,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说,教师板书。

  A 小猴比小鹿少多少只?

  解:5×2=10 4×2=8

  10—8=2

  B 一共有 多少只动物?

  3×3=9 5×2=10 4×2=8

  9+10+8=27

  三 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 2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 几个几,在 列式解答。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完成书上 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 草稿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若有 时间则集体讲评。

  四 总结:

  这节课 学习了 什么内容?你有 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p 61—6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6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 通过观察 操作 尝试 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推理 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突出“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说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和所用的口诀。(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算式:5×2= 3×1= 3×3= 4×2= 4×3=

  口诀:

  2 说出下面每句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下一句口诀分别是什么?

  三五十五 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3 揭示课题,几个6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乘法要用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6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看图写算式。

  观察:树上 有 几只蝉?数一数,一只蝉有 几条腿?表示几个6?

  列出乘法算式:(6×1=6)

  又飞来一只蝉,此刻 有 几只蝉?两只蝉有 几条腿?表示几个几?

  列出乘法算式:(6×2=12)

  假如树上 此刻 有 3只,4只,5只,6只蝉,你能按照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吧!(学生独立把书上 的算式补充完整。)

  (2)看式说意义。

  你能说出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6×1=6表示1个6是6,6×2=12表示2个6是12,6×3=18表示3个6是18......)

  (3)看式试编口诀。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互相讨论,口头编口诀。)

  (4)汇报。

  你编了 几句口诀?请你任选一句说说看。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排序。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口诀罗列起来吗?你为什么这样罗列?

  学生读自己所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

  (6)交流。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 几句?

  口诀 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 中的第二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口诀 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哪几句难记一些?你用什么方法记呢?怎样记住“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师在 学生发言的基础上 激励学生大胆说 想出不同记口诀的方法。

  (7)应用

  “做一做”第1题 第2题(独立完成)

  三 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说明根据第一个算式可以推出第二个算式的得数,根据前句口诀可以推出后一句口诀。

  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2题。

  直接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3。实践题。在 实际生活 中,你发明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很快算出积?(学生思量,互相提问。)

  如:小朋友一天上 6节课,二天上 几节课?三天呢?四天……

  四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 ( )的乘法口诀,共有 ()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

  (3)还学会了 用一句口诀计算( )道有 联系的乘法算式。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p 65页。

  教学目的:

  1 复习1—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学会初步的整理口诀

  2 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6乘法口诀的整理

  教学过程:

  1 1—6乘法口诀的整理

  2 让学生背1—6的乘法口诀

  3 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口诀

  (  )五十五  三(  )十二   (  )四得八 (  )四十六

  四(  )二十  (  )五一十 六六( ) 二( )十二

  四六( ) (  )三得九   五(  )二十五  (  )三得六

  4 让学生把学过的口诀都写在 卡片上 ,让学生来排一排,这些口诀可以怎么整理,学生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你发明了 什么规律呢?

  5 看图,写算式:第65页 第2题

  6 植物园,门票3元。

  A 买2张要多少钱?买3张呢?

  B 小英拿出20元,买5张够吗

  7 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师注重纠正学生使用不当的词语,强调语言的简洁性。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 侧面 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 不同位置上 ,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量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 关怀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 实际的观察活动 中,感受到在 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 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1)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2)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这张他是站在 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 回答)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实物)这是什么?大家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打算了 一样实物,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 这个实物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 左侧面 右侧面 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 什么?是什么样的呢?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 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 去。你们此刻 看到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此刻 看到了 的是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 侧面,刚才看到了 前面。

  生2:我看到了 背面,刚才看到了 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此刻 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 一圈。

  生2:我们绕了 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 位子,位置发生了 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 ,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2.巩固新知。

  (1)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 我们身边有 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 书包 铅笔盒……你观察过吗?此刻 ,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 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

  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 在 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 生活 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量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第二课时 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通过观察 操作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子上 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 合作 中交流 学习 互动。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 方格子上 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1 出示主题图,师:“有 一只蜻蜓在 动物城里玩,遇到了 辛勤工作的蜜蜂,看见了 一座座美丽的房屋。”蝴蝶说:“瞧。自己做了 一件衣服,但是穿起来很不合身,怎么办?”(呈现三种不对称的衣服图形)“于是,蝴蝶去找蜻蜓帮忙。”

  2 师:“一路上 ,蝴蝶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遇见许多动物朋友。瞧,美丽的孔雀走来了 ,还有 知了 七星瓢虫 螃蟹3。师:“小朋友,它们美吗?你能说说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学生自由回答)那咱们把它们画下来,好吗?”

  二 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1 (指着蝴蝶形)师:“这么美的图形你想不想画一画?请小朋友们拿出笔画一画这只蝴蝶,行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剪的?)

  师:“有 的小朋友画出来的蝴蝶为什么不像呢?为什么有 的小朋友又能画出美丽的蝴蝶呢?蝴蝶的形状到底有 什么特点,让咱们来钻研钻研。”

  2 (小组活动)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蝴蝶图形,说说它在 形状上 的特点。(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左右形状一样)怎样才干使蝴蝶左右形状一样呢?(左右对折。)

  3 师:“我也用这种方法来折一折,剪一个对称图形。(师操作并请学生评价。)你们还想不想剪一剪?甚至比老师剪得还美丽?”

  4 我们的生活当 中还有 很多对称图形,请学生举例。

  三 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熟悉

  (一)蜻蜓和蝴蝶来到了 图形屋。

  1 一位长方形说:“小朋友,你能够找出我的对称轴吗?”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找一找吗?请拿出长方形的卡片,想办法 找一找 画一画,说一说。”

  2 用同样的方法你能自己找正方形的对称轴吗?

  3 师:你能找出圆形有 几条对称轴?

  4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慧,能找出同一个对称图形不同的对称轴。”

  (二)1 出示图1,请小朋友们把它们的另一半画出来。

  2 出示图2,让学生自己画。

  四 小结

  今天大家和蝴蝶一起熟悉了 美丽的对称图形. 你能说说它们哪儿美吗?(对称)回家找找家 中有 哪些图形或物体是对称的?

  第三课时 镜 面 对 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

  2 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极力学生主动的探究未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导语:昨天啊,明明到聪聪家做客,可在 这过程 中发生了 一件有 趣的

  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明明到聪聪家做客,却发明那儿有 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谁是真的明明呢?他请求同学们赋予帮助。

  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呈现一个和自己行为一样的人?

  生:那是一面镜子。

  教师赋予激励,并出示课题:镜面对称。

  二 探究新知

  1 游戏进入,感知镜面对称。

  教师请两名学生上 来当自己的镜子,师对着学生做一些动作,生表演。

  在 活动过程 中,学生有 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一个和老师的动作一样,

  一个和老师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 亲自体会。

  学生讨论不出结果,教师带领学生亲自体验,通过照镜子,你发明了

  什么?

  让学生在 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让学生亲自观察 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假如自己伸左手,那镜子里的“你”会伸哪边手?

  同伴间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 举出生活 中有 关镜面对称现象的例子。

  师:你能举出生活 中哪儿还有 这样的现象吗?

  生:湖面的倒影 下过雨后地面上 积水的倒影……

  三 动手操作

  巩固应用:

  1 出示半只蝴蝶 雪花 天坛 飞机等。

  师:这些分别是什么?你通过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写有 反数字的卡片,同伴间进行看镜子写数字

  的游戏。

  四 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游戏活动,了 解了 一些关于镜面对称的现象,生活

   中还有 很多镜面对称现象,期望大家多留心,看谁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现象。

  第六单元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p 72—74页

  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3 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具打算:一张月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 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

  二 新课

  1. 做教科书第64页的打算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 ,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 面的打算题。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 自己的书上 。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 黑板上 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

  2. 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

  “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 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 面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 自己的书上 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陆续出示3条 4条 5条 6条 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 自己的书上 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注重巡视。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7×3=21   三七二十一 7×6=42   六七四十二

  7×4=28   四七二十八 7×7=49   七七四十九

  7×5=35   五七三十五

  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 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 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7的乘法口诀 中的第1个数在 乘法算式 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7的乘法口诀 中的第2个数呢?”

  3. 做教科书第65页上 面“做一做”的习题。

  (1)出示一页月历(或看教科书上 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

  “一个星期有 几天?两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

  (2)做第2题。指定1名学生读出第1小题,再提问:

  “7乘3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再指定1名学生做第2小题,也要求先读题,再回答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让全班学生把其余的题做在 自己的书上 ,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学生读题说得数,再分别回答:

  “7乘2再加7,就是7乘几?”

  “7乘4再加7,就是7乘几?”

  4. 教学例2。

  教师在 黑板上 写乘法算式:7×4

  (让学生读出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得数和口诀。)

  教师:7×4=28,4×7你会算吗?板书在 7×4=28的下面

  学生算出后,教师提问:4×7=28和7×4=28用的口诀相同吗?为什么?因为4×7和7×4都表示7个4或4个7相加,所以它们的得数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可以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 “7×4=28”和 “4×7=28”的后面板书:“四七二十八”。

  5. 做教科书第65页例2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1)做第1题,先做第1组,指定1名学生回答:

  “7乘5等于多少?5乘7等于多少?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三 巩固练习

  1 教师指黑板上 7的乘法口诀,同时让全班学生齐读。读后完,教师将乘法口诀 中的得数擦去,再指题让全班学生齐说得数,先按顺序指,后打乱顺序指。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将黑板上 7的乘法口诀全部擦去,指定2名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

  2 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四 小结:

  今天 学习了 什么内容?你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 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第七课时 倍的熟悉

  教学内容:教科书p 76—77页

  教学目的: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 推理 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 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 学习爱好。

  4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 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 ,招来了 许多蝴蝶。

  教师:图 中有 几只白蝴蝶?有 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学生:2只白蝴蝶,6 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花蝴蝶是白蝴蝶的3倍,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揭示今天的 学习内容,板书:倍)

  二 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花蝴蝶有 几个两只呢?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 两只;花蝴蝶有 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 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分组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 2只,花蝴蝶有 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教师:肯定结论的正确性,对说出问题结论的同学赋予表扬,此刻 又飞来2只花蝴蝶并且提出问题,此刻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4倍,有 4个2只

  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此刻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 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 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 集体练习:

  1 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教师:看一看动物园里有 哪些动物?数一数每一种动物各有 几只?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 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结合内容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 为保护 解救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保护 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四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 了 初步的熟悉。(将板书完整:倍的熟悉)

  第八课时 8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p 8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 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1 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 说出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 出示打算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 空格里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格表示1个8,第二格表示2个8……,第八格表示8个8。

  二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 学习第一句口诀:一八得八。

  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讨论,它表示几个8,求1个8怎样列式,怎样编一句8的乘法口诀。

  使学生明确:表示1个8,列式 口诀:一八得八

  学生读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2)启发学生 学习第二句口诀

  出示2个正方体,使学生明确所乘的数比第一个算式多1,表示2个8,列式 ,口诀二八十六,并填书。

  (3)分组讨论, 学习第3~8句乘法口诀,并填书。

  ①分组讨论,探究8的乘法口诀。

  ②填书。

  2 反馈练习。

  (1)读→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做一做 1题 2题。

  三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 什么?你会背8的乘法口诀了 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第九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p 84页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

  2 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齐背已学的乘法口诀。

  2 把口诀说完全。

  二八( )  四六( )  五八( )  六八( )

  三七( )  三八( )  六七( )  五七( )

  3 看题写得数。

  8×4  7×8  8×6  7×5  8×3

  4×7  3×7  8×8  4×6  2×8

  订正时,可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

  二 新课。

  1 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 空格里。

  让学生看书,指名读题,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 空格里填数。

  2 教学例1。

  我们 学习7的乘法口诀和8的乘法口诀时,许多乘法口诀是同学们自己编出来的,今天我们 学习新的乘法口诀,看哪一位同学会编成乘法口诀。

  (1)出示例1挂图 中的第一个长方体。(或用9个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先让学生说一说图 中画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图 中的长方体是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提问:一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求1个9是多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 图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形式如下

  (2)出示第二个长方体。这2个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有 几个9? 2个9相加等于1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让学生自己想,并填在 教科书上 。教师在 “9×1=1和“一九得九”下面板书: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 )

  (3)出示第三个长方体。教师说明依照前面的方法,同学们自己根据图 中的条件,写出乘法算式和编出乘法口诀,并填在 书上 。以下依次出示第四 五 …… 九个长方体,让学生独立填算式 编口诀。教师依次板书:

  9×3=27 三九( ) 9×4=36 四九( )  9×5=45 五九( )

  9×6=54 六九( )  9×7=63 七九( ) 9×8=72 八九( )

  9×9=81 九九( )

  (4)学生编完以后,教师指名说自己编的口诀,教师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用红粉笔填在 括号里。填完后,教师让学生看一看今天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然后指出: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新内容—9的乘法口诀。在 挂图上 面板书课题。

  (5)齐读两遍9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出: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9乘以几的乘法式题。让学生对照乘法口诀,读一句口诀,读一个乘法算式。边读教师边把乘法算式 中的积擦掉。然后再参照乘法口诀说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积。加深学生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关系的熟悉。

  (6)教师说明,乘法要计算得又对又快,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提问:9的乘法口诀,在 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为什么?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为什么?并让学生初步背口诀。

  3 反馈练习。

  (1)出示数据找出9的倍数,把这些数圈起来。

  看一看9的乘法的各个积,你发明了 什么?

  (2)假如你记得9×2=18,你能推想出9×3,9×4的得数吗?

  假如你记得9×5=45,你能推想出9×6,9×7的得数吗?

  4 教学例2:6×9=□

  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独立做。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熟悉,不必花过多时间讲解。

  5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哪句口诀。

  2×9=   3×9=    4×9= 5×9=

  7×9= 6×9=    1×9= 8×9=

  三 巩固练习。

  1 背出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可让学生齐背,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让 学习有 艰难的学生背。还可以不按顺序,教师和学生采取“对口令”的练习形式等等。

  2 (1)9个5相加是多少? (2)9的8倍是多少?

  3 一个小皮球的价钱是9元,___________,一共用了 多少钱?

  四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

  第十课时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p 88页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 清晰,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 使学生有 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 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 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 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 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 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 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 几句。

  2 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干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 了 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量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罗列好,形成一个有 结构 有 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 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 投影仪上 展示。对整理得有 结构 书写整洁美观的小组赋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 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洁的排在 “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3 4 5 6 7 8 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

  法排好,就形成了 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 探究乘法口诀表的内在 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明了 什么?”引导学生横看 竖看 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 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 小组里说,然后在 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 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 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

  2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假如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 “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X 9=63 6X3=18 1X8=8;一位学生说: “58”:另一位学生口算:5X8=40 4X0=0(告

  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 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方法是: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 “四六二十四”。

  这两个游戏可在 两人间进行,也可在 一人和全班其他学生(或小组其他成员) 中进行,还可在 师生间进行,由教师说数,学生写算式。

  四 课堂作业

  1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可让学生先观察表 中出示的那一斜行数和正 中数的特征,然后填数,并涂上 颜色。

  (2)将表格填满以后,再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张数表,看看还能发明什么规律。如,由于将那一斜行数涂了 颜色,学生能较快地悟出这行数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学生发明的规律也许有 很多,说出来都应赋予激励。

  第七单元 熟悉时间

  第一课时 熟悉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p90 91例1 例2及练习二十三1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 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 操作 思量 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 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 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钟表模型 手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猜谜引入。

  “我有 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 学习和歇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 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此刻 是几时吗?(出示此刻 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熟悉时间。(板书课题)

  2 熟悉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 学期的 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 有 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 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 熟悉时间:分

  (1) 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 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 5小格,所以是5分。)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 一圈,走了 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 几个时呢?

  2 熟悉时。

  钟面演示:挪移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 ,要注重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熟悉:1时=60分。

  3 熟悉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 上 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 此让学生注重在 写9时25分时,要在 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 动的手实践 巩固新知。

  1 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 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4 完成练习二十三1 2

  五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熟悉时间2----用数学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 哪些时刻。

  2 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 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 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钟面上 一共有 (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 )个小格。钟面上 一共有 ( )个小格。

  2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 ),是( )小时。( )分=( )时。

  3 填一 填

  一节课是( )分,课间歇息是( )分,再加上 ( )分就是1小时。

  二 引出新知

  1 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 中的时间问题。

  2 出示例3,主题图

  1)7:15----明明和小伙伴在 锻炼身体;

  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 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提问:明明可能在 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

  2)小组讨论后,集体分析。

  3)验证答案。

  4)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 什么,再思量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二十三4 5 6,逐题分析,集体订正。

  2 按要求解答。

  小红周六的作息表:

  1:40—2:10 看书 2:10—2:50做数学作业 2:50—3:30做语文作业

  3:30—5:00 锻炼 5:00—6:10看电视

  1)2:30的时候小红在 做什么?

  2)4:00的时候小红在 做什么?

  3)5:20的时候小红在 做什么?

  4)小红做什么的时间最长?做什么的时间最短?

  四 总结与拓展

  1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 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 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

  第三课时 熟悉时间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熟悉时间的方法,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

  2 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 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的读时间;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 钟面上 拨时间,理解和感受生活 中的作息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通过两天的 学习,你们学会了 什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给大家设了 5个关卡,有 信心过关吗?

  二 闯关游戏

  1 第一关:认一认钟面上 的时间 ,说一说,写一写。

  2 第二关:画出钟面上 的时针与分针 。

  3 第三关:根据时针判断时刻。

  4 第四关:简单的时间计算,写出相应的时间。

  5 第五关:把时间与相应的活动连起来。练习生活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 课堂小结

  关于时间你还有 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 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7 8 9 10 11,逐题完成,集体订正。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推测 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罗列数和组合数。

  2 经历探究简单事物罗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 培养学生有 顺序地全面地思量问题的意识。

  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简单事物罗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罗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 ,猴博士出了 这样一道题,用数字1 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 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 了 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 2 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 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 多有 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2 发明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明问题:有 的重复写了 ,有 的漏写了 。

  3 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干很快写出所有 的用数字1 2 3组成的两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呈现下面几种情况:

  1 无序的。

  2 先写出1在 十位上 的有 12 13;再写出2在 十位上 的有 21 23;再写出3在 十位上 的有 31 32。

  3 用数字1 2能写出12 21;用数字2 3能写出23 32;用数字1 3能写出13 31。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 小结

  三 练习

  1 拓展应用

  数字2 3 4 5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写完交流。

  2 拓展应用

  小狗要参加学校的时装表演,妈妈为它打算了 2件上 衣 2件裤子,请你帮小狗设计一下共有 多少种穿法。交流想法。

  4 完成课本99页的第2题

  四 小结:

  今天 学习了 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简单推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 生活 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具打算:教学课件,

  学具打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 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出示图片)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

  二 探究新知

  1 做出判断

  师:此刻 其 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此刻 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 说明理由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先在 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3 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 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 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4 找气球

  师:推理在 生活 中有 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 中有 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对事件进行判断。为了 庆祝元旦小明 小红 小芳每人从家里带来了 一个气球,(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红 黄 蓝三个气球)小明说我的气球是红色的,小红说我的气球不是蓝色的。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说出小明 小红 小芳各拿来了 哪一个气球吗?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 拓展应用

  1 可以在 完成课本101页的第3 4题的基础上 完成下列有 趣的题目。

  2 这三组影子分别是哪组积木的投影?请连线,并说明为什么?

  3 红圈 中的积木和哪块积木拼合,才干成为一个和左图一样的正方体?

  4 小熊 小狗 小兔的箱子分别装有 相同大小的铁块 木块 棉花。你在 看过跷跷板之后,能说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装有 什么吗?为什么?

  四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有 意思吗?为什么呀?你有 什么收获

本文来源:http://www.mimi1314.com/xiezuosucai/25930/